家长网
家长网  /   作业辅导  /  语文  /  芳草萋萋鹦鹉洲全诗

芳草萋萋鹦鹉洲全诗

时间:2024-02-27 13:45阅读数:232

芳草萋萋鹦鹉洲出自唐代诗人崔颢作品《黄鹤楼》,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芳草萋萋鹦鹉洲全诗

出自唐朝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赏析

这首诗前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诗即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

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崔颢《黄鹤楼》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记》);又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这首诗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此诗前半首用散调变格,后半首就整饬归正,实写楼中所见所感,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这是先放后收。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规,不回到格律上来,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为七古了。此诗前后似成两截,其实文势是从头一直贯注到底的,中间只不过是换了一口气罢了。

黄鹤楼中历历萋萋两个叠词的作用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赏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

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黄鹤楼哪几句说了反衬手法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两句诗使用了反衬手法。

这两句非常巧妙。我们仔细来分析:

先看“历历”两个字。很多人把它理解成“清晰可见”。

这有两个问题:

(1)既然写了“汉阳树”,自然是诗人亲眼见到的,“历历”两个字很多余;

(2)后面的“萋萋”是形容草本身的状态,而“清晰可见”并不是形容树木本身的状态。

当然这也不是不可以。但如果把“历历”理解成“排列成行”,那么前后句就更相合了。“萋萋”表示芳草繁茂,而“历历”也表示树木众多。

诗人想找到另一个孤独的事物,他放眼望去,先看到江水对岸的汉阳城,结果树木排列成行;再看到鹦鹉洲,结果芳草繁茂。汉阳城和鹦鹉洲就是诗人找到的事物,结果它们不仅不孤独,反而树木众多、芳草繁茂,一片热闹的景象。

诗人本来想找到另一个孤独的事物来减轻黄鹤楼的孤独,结果找到的两个景物都很热闹,这反而让黄鹤楼更加孤独。这是反衬的手法,用汉阳城和鹦鹉洲的热闹,来反衬黄鹤楼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