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兴趣特长  /  音乐  /  胡琴和二胡的区别

胡琴和二胡的区别

时间:2023-12-28 14:03阅读数:531

胡琴属于拉弦乐器,是一种乐器种类。胡琴地我国传统的民间乐器,多用于民族乐团中,表演方式多样,独奏、伴奏和重奏皆可。胡琴通常情况下音区很高,具有很高的音阶和极强的穿透力,能够表现出丰富的旋律。

胡琴和二胡的区别

1.音色不同

胡琴音色比较柔和浑厚,听起来比较有草原的风味儿,二胡的音色比较优美,婉转凄凉。

2.外形不同

胡琴主要由琴首,琴杆,琴托,琴弦,琴弓等组成。二胡的基本构造主要是琴筒,琴皮,琴杆,琴轴,琴弦,琴弓,千斤,琴码,琴托等。二胡其实是胡琴的其中之一。

3.分布地区不同

胡琴主要分布在内古蒙自治区各个地方,蒙古族俗称西纳干胡尔为勺子琴,简称西胡。二胡则是出现在南方的戏曲中。

胡琴为什么叫胡琴

胡琴之所以叫“胡琴”,顾名思义是一种少数民族的乐器,就是胡地的琴。

通俗一点来说,“胡琴”是蒙古族一种弓拉弦鸣乐器。古称胡尔,蒙古族俗称西纳干胡尔,意为勺子琴,简称西胡。元代文献称其为胡琴。汉语直译为勺形胡琴,也称马尾胡琴。胡琴源于唐代的奚琴。到了北宋初年,出现了用马尾弓拉弦的胡琴。这种胡琴,是当时主要的拉弦乐器。

到了南宋,胡琴已比较流行。元代时,由于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融汇的增多。胡琴吸收了蒙古族弹弦乐器的特点,有了改变,形状与今天的二胡已经比较接近了。

元代的胡琴不仅在宴乐中用于独奏或合奏,还广泛用于军队的演奏活动中。明代时,由于戏曲、曲艺和民间器乐合奏的兴盛和繁荣,胡琴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

明末清初,胡琴传到藏族聚居区巴塘(今四川西部),颇受民间艺人欢迎,并就地取材做成了牛角胡琴。清代时又出现了四根弦的四胡、伴奏京剧的京胡和伴奏梆子戏的板胡等。

为满足伴奏不同的地方戏曲和演奏民间器乐的需要,形状各异的胡琴类拉弦乐器纷纷问世,如广东的粤胡、湖南的大简、河南的坠胡、蒙古族的马头琴和壮族的马骨胡等。

胡琴的基本结构

胡琴基本结构大致可以分为琴首、琴杆、琴筒、琴轸、千金、琴马、琴托、琴弦、琴弓等几个部分,其中对发音关系较密切的有千金、琴筒、琴弦、琴弓、琴马。

1.千金通常由线绕琴杆构成。

2.琴筒由竹筒或木板围成六角八角或圆筒在一面绷蛇皮或薄木板的板。

3.琴弦上方的千金是用来固定弦的装置,对发声没什麽帮助,但如不足以固定弦,会使空弦具有不协调的振动,拉动空弦时会发出不稳定声音,故千金缠绕需稳固且下压的力量需适当不可过松,过松易晃动而无法把弦固定。

弦下方的琴马固定弦的另一端,但此端不像千金必须尽量固定,因其尚负有传递振动到面板的任务,通常要求能将弦的振动迅速传到面板上,琴马传递振动的效果,对胡琴的发音有严重的影响。

4.琴马置放于面板上,琴马与千金间的弦就是弦振动发声的部分,胡琴藉由弓毛摩擦弦使弦振动,再将振动传递给面板形成强迫振荡放大弦的振动发声,所以让琴弦产生良好的振动是产生优美琴音的首要条件,弦软低频振动较强,高频泛音弱,硬材质的弦常具有较强的高频泛音,不同音色的琴琴弦要求也不一样。

5.面板是胡琴主要振动发音的部分,弦、面板与琴马适当配合才能产生最佳音响效果,薄木板面板因胡琴琴筒小,面板面积也小,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小,低频声音因振幅小所以通常发声弱,板厚振动效果差发音沉闷。

板薄则发音高亢但易破损,此种胡琴大都地方戏曲乐器才会采用,乐团除了板胡与大型倍革胡外还是以蛇皮面板为主,蛇皮膜振动振幅较木板大,所以音量也较木板面板大,但也因振幅大,狼音问题也较严重,是演奏者及制琴者的严重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