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兴趣特长  /  绘画  /  孩子不想学画画了该怎么引导

孩子不想学画画了该怎么引导

时间:2023-04-14 14:52阅读数:1383

合适的教育理念对于孩子来说是最珍贵的礼物,让孩子在有爱的氛围内学会欣赏和创作,如果孩子出现了倦怠期不想画画了,家长千万不要着急,找对方式对孩子进行合理的引导才重要。

孩子不想学画画了该怎么引导

1、鼓励支持孩子,告诉孩子,您多么喜欢绘画,多么喜欢孩子以前所画的画和美术作品,希望孩子还能继续,从语言上鼓励孩子、认可孩子,从行动上支持孩子。

2、学会欣赏,带孩子参观各种画展,带孩子多去欣赏其他的孩子的绘画过程和绘画作品,把孩子的作品送去参赛,把孩子的作品制作成台历、马克杯或者体恤上等等,都是对孩子自信心极大的鼓励和对孩子绘画兴趣的激发。

3、绘画与玩相关,让孩子多参加美术活动和绘画游戏。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将美术活动与游戏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哪个孩子会拒绝呢?那些看似随意的涂涂画画,自由滚动的色彩痕迹,各种意想不到的工具使用,这样美妙的体验过程,对孩子来说,不仅是快乐的释放,更是艺术美感和灵感的启蒙,更是美术兴趣的激发和艺术创作的引导。

怎样看待孩子画画的进步问题

在校外教育领域,美术这个学科与很多学科不一样,不像舞蹈、钢琴都有考级的标准,美术因为无法产生明确标准,大家只好倾向于“显性标准”,就是美术技能的进步。

其实,让家长看到“显性进步”不是难事,让孩子照着范作画得很像不是难事,让孩子把典型形象画出来不是难事,让孩子机械地临摹大师作品也不是什么难事,让孩子画得很整洁更不是什么难事,让孩子把颜色涂匀涂满根本就不算个事儿……

判断孩子是否“进步”一定要在区分年龄的基础上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

首先,每个年龄段“画画”给孩子带来的进步,标准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我们应该尊重不同年龄段儿童自身的表现欲望,教学和考核都应该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年龄心理特征,家长和教师都不应该用成人的模式化概念束缚孩子想象、创造的翅膀,也不要毁了孩子对艺术特有的纯真和审美修养。

其次,衡量每个孩子的进步标准也是不一样的。

例如,对某一个5岁的孩子,用一节课让他/她把颜色涂匀涂满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她/他是个很安静的小女/男孩,喜欢整洁的画面,涂满涂匀的效果让她内心很愉悦。对一个喜欢自由表达,不在乎画面效果更在乎故事细节和情感表达的5岁孩子,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不用考虑“涂满涂匀”这个问题。

绘画题材的丰富多样,需要一个时间过程。

而在具体的艺术规则方面,如比例、透视、构图等,更需要慢慢介入,需要在他的成功体验的基础上慢慢引导。

一句话,孩子应该是慢慢成长,还不到急速塑造的年龄阶段,只有这样,他的表达方式才可以一直得到温柔的宠爱,悉心的呵护。

在孩子学习画画的过程中家长应该如何引导

一、学会了解孩子的画

首先要撇开“画的像”的错误观念,对4、5岁的孩子来说,画画就像大人写日记般,他们会以既有的、熟悉的表现手法,用点、线、圆各式图样,“记录”深刻于心中的生活经验,几条简洁的线,代表的是妈妈:纷乱的错误,代表的是弟弟:圆圆的形状,代表的是好吃的饼干……孩子用“画”来讲述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所以,我们看孩子的画时,并不是看他画得像不像,而是要“听”他画中所表达的东西,并去理解、关心、尊重他所诉说的内容。在引导涂鸦期的孩子画出心中意象和对生活经验的感受时,您还可在孩子用点线描画的图样旁,加上附注文字。

我们强调“过程艺术”的重要性,不主张让孩子拿出像样的作品,因为真正起作用的是他们探索、体验和表达的这个过程。如果大人急于让孩子拿出作品来,貌似“帮助”了孩子,但是却剥夺了孩子亲自探索的机会。

二、用语言引导孩子画画

当孩子想要画一件事物,却不知如何表现时,请您以“言语”来引导他做画。例如:孩子想画“大象”,您可先和他一起讨论大象的特征,若能辅以图片或书籍,加深孩子的印象,甚至带孩子到动物园观看,都能加强孩子对画作内容的表现欲望及构成概念。

然后,鼓励孩子以基本形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分别做头部、身躯、四肢的描绘。“想一想,大象的头和长长的鼻子像什么形状?圆形还是长方形?”“很好!身体又是什么形状呢?”“长方形。”若要进一步丰富孩子的画作内容,则可和孩子共同讨论分享,掌握何人、何时、何地、何事的原则,对孩子做言语上的刺激。

三、不要像乐器那样教孩子画画

有些家长不了解儿童学画的特点,以为也要象学小提琴或学钢琴那样,从第一步就必须按严格正规的教程,完全依靠老师一课一课地学基本功。其实这两者完全不同,学提琴一开始如不严格、不正规,指法弓法练错了以后再纠正是很困难的,这种正规的练习方法对孩子来说是很艰苦、很枯燥的,所以有时也许需要强迫训练。

而画画则从第一步开始就是无拘无束的创作,而非刻板的“练习曲”,这种任想象力自由驰骋的创作,对孩子来说是符合天性的趣事。此时属于“儿童画”阶段,真正的基本功训练如静物或石膏的素描等一般要在成为少年以后进行,如果从小就开始正规训练,反而毁了儿童学画的天性。

所以儿童学画的特点规定了学画的方法与学钢琴不同,不能强迫而要顺应孩子的自然天性,不是主要依赖教师,而是主要依靠家长,不是任务,而是游戏,不是教导,而是引导,是激发,是利用天性来培养兴趣,形成爱好。

所以我说每个家长都能教,说实在的,当孩子还太小的时候,即使请来老师,老师也没法一课一课地教,弄不好还教成“小老头”了,倒不如由日夜和孩子在一起的父母来教更自然,更有效一些。

四、给孩子表达自我,沟通外界的手段

家长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绘画环境,给他们准备好的绘画工具,并教给他们如何使用各种工具盒材料。为了发展儿童的观察力,应该让孩子多参与各类活动并接触大自然。注意培养儿童独立思考的能力。

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到户外去。当他们来到树林、花园、草坪,看到马路上的车流和标识,他们会接触到各种颜色,和各种形状不同的物流。这时候,向孩子询问颜色,请他们辨识颜色,还可以做做有关颜色的小游戏。

因为这时期的宝宝对自然物的兴趣较高,自然界中丰富的色彩,很多美丽的图案是人工难以描绘的。家长可以多收集自然中的材料,让孩子充分欣赏自然之美,再进行创作。

五、创作力与鉴赏力同步协调发展

我们常听人说“眼高手低”这句话,这“眼”就是鉴赏力,“手”就是创作力,美术鉴赏力是可以随阅历的丰富,文化素养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但如果不动手,创作力是不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时间一长,两者之间就会不平衡,自己画的画自己看不上,一时又无法提高,就要影响兴趣。也就是所谓“眼高手低”了。

孩子在两岁多时,鉴赏力几乎是零,这时只要能画出画来,即使极不象样,他也会觉得很美,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乐此不倦,并保持鉴赏力与创作力的同步协调发展。如果错过这一时期再开始教画,孩子就可能因看不上自己的作品而失去兴趣。

当然不是说孩子大了就不能学画,不过家长要多费些心,手把手教些基本画法,也可请老师帮忙,使他能在短时期内得到提高,达到创作力与鉴赏力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