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历史名人  /  宋元名人  /  晏殊擅长写什么

晏殊擅长写什么

时间:2023-12-28 14:46阅读数:257

晏殊因为生活在北宋前期,又多才多艺,诗词文章都精通,虽然宋朝有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辛弃疾和陆游等诗词大家,但他仍然被称为一代词宗。

晏殊擅长写什么

晏殊擅长写词,是史上有名的“宰相词人”。他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还被清代学者王国维称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之境界。

晏殊的一首冷门词牌名《撼庭秋》赏析

撼庭秋

晏殊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首句点题,说明自己和情人离别后,相隔千里之外,惆怅之情无法用书信排遣,深情无处可寄,这在晏殊词中用这种手法表达,已经不是新意了,比如他的《清平乐》中曾经写道“鸿雁在云在鱼水,惆怅此情难寄”。

但是在这里,晏殊接着便以景写情,“碧纱秋月,梧桐夜雨”,纱窗下、秋月中,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夜雨打在梧桐叶上,令人愁肠断裂,“几回无寐”!

对月听雨,是诗人非常喜欢使用的意向,晏殊在这里同样如此,将主人公那种难以排遣的离愁思绪表现了出来,正如温庭筠在《更漏子》中所言:“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下片开头写登高望远,看到辽阔的天空四边,看到远处层云暗淡,更让人觉得憔悴非常!结尾三句“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是全词非常精妙和精致的笔法。

用“移情”的手法,以蜡烛来喻人,用蜡烛向人落泪来表现自己的伤心难过,正如杜牧诗中有句云“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其实最好的一句我觉得还是“心长焰短”这四个字,那细长的烛心不就是作者的情意吗?那短小的火焰,不就是主人公欲得不能、欲见不能的心境嘛?末尾这三句,读来缠绵悱恻,情真意切,令人不禁一咏三叹!

这首词写出了一种难以排遣的相思之情,将那种情无处寄、夜长难眠,最终只好移情于蜡烛的心情描摹的淋漓尽致!明明是自己心中难过,却非说是蜡烛向人落泪,明明是相会无期,却非说心长焰短,作者写到这里,人已经成了烛!

晏殊的词作有哪些艺术表现手法

晏殊作词善于点化前人诗句

引用是古人作诗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但若生搬滥用,则有“掉书袋”的嫌疑。晏殊词中常引用诗句,信手拈来,《浣溪沙》中“去年天气旧亭台”词句,引用唐人郑谷《和知己秋日伤秋》“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清平乐》中“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词句,引用唐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喜迁莺》中“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词句,引用唐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等。

对此,清人李调元在《雨村词话》中称道:“晏殊词极流丽,而以翻用成语见长。”

喜欢对诗句加以点窜

晏殊词不仅引用前人诗句入词,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他对这些诗句加以点窜,即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使之成为自己词章中自然贴切的组成部分,对词境的开拓起到独特的艺术作用。

晏殊《瑞鹧鸪》这首词:

江南残腊欲归时,有梅红亚雪中枝。一夜前村、间破瑶英拆,端的千花冷未知。

丹青改样匀朱粉,雕梁欲画犹疑。何妨与向冬深,密种秦人路,夹仙溪。不待夭桃客自迷。

词中“密种秦人路,夹仙溪。不待夭桃客自迷。”化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却表现了与陶渊明完全不同的思想情感。

陶渊明幻想的世外桃源,有消极避世的倾向,而晏殊欲“夹溪种梅”的艺术想象,则体现了他希望改变社会人生的积极用世思想。经过一番点窜,晏殊词比陶诗显得刚俊流丽,生动地表达了词人自身的情怀志趣。

白居易《长恨歌》中“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后人公认的描写离别相思的佳句,晏殊将之加以点窜,成为《玉楼春》中“天涯地角有时尽,只有相思无尽处”。

两句虽都是至情之语,但晏殊词中通过“有”、“只有”三字前后紧接,把这种无法消除的相思之情表达得更为强烈深沉,正如唐圭璋称赏道:“但觉忠厚之至,而无丝毫怨怼”,晏殊词句比白诗尽显相思之深厚。

词是一种适宜于表现人的深微幽约心绪的抒情载体。一切外物都是触发内心意念感动的因由,对内心深微幽约情感的抒写,成为晏殊词创作的主要特征。

为使只可会意,不可言传的情态与心绪化为具体可见可感的形象,晏殊往往运用衬托、比喻、拟人、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展开了丰富的艺术想象,体现景中有情,情中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