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历史名人  /  夏商周朝  /  孔子对仁的三个解释

孔子对仁的三个解释

时间:2023-10-26 11:33阅读数:476

孔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是儒学的集大成者,孔子关于一生提出很多论断,“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孟子后期也对孔子的“仁”进行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学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孔子对仁的三个解释

孔子关于仁的论述是克己复礼为仁,意思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实际上就是提倡人们要以克制和礼让的态度化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生存矛盾。

孔子思想的最高境界就是"仁″。本人理解就是:作为一般的平常百姓,就是要从人之初时的性本善始,吃住言行,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日渐学习遵守,养成仁义礼智信,戒掉私欲和恶劣根性,即以仁至。

而作为上层统治阶层的仁,是要为官为职之人克服自己的私心欲望,遵守秩序,有步骤地管理国家。

当然,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上层管理职员,都是很难百分之百做到"仁″这一最高境界的,只要能够做到公正合理、不贪不欲、相互善待就算是仁义了。

孔子仁学的现实意义

1、推动构建一种新型的经济理论。

孔子的仁学思想在构建新型经济理论上有巨大的作用。孔子重视的是平等、安定等社会问题。

2、对我国政治理念的启示。

孔子的政治理想,在国家范围内实现德政。事实上,他主张个人人格修养的不断完善,最终推己及人,在社会范围内实现“仁”的境界。

3、为构建核心社会提供精神资源。

孔子的仁学思想倡导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仁学思想的提倡可以促进家庭、社会的和谐安定。另一方面,仁学思想的提倡还可以促进自然、社会、人与物的和谐共处。将自然与“仁”相联系,代表他对自然的一种态度。

孔子为何极力推崇《诗经》

从孔子的言论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诗经作为可以演奏的音乐,不仅可以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诗经与个人品行修为、文化传播、政治教化、意识形态的确立都有很大的功用,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言”。

附:孔子对于诗经功能的言论:

子曰:“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论语·述而》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论语·泰伯》

孔子不但重视对《诗经》的学习,也重视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如: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