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历史名人  /  夏商周朝  /  孔子拜师的故事

孔子拜师的故事

时间:2023-10-24 14:40阅读数:213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锋,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著名论断,推动教育平民化,为我国思想界提供了最宝贵的财富。

孔子拜师的故事

项橐(tuo),是古代的神童。年仅7岁就当了孔子的老师。《孔子项橐相问书》叙述的就是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有趣故事。

孔子周游列国,四处讲学,宣扬儒家思想。一天,他正在坐车赶路,发现有三个小孩正在玩,其中一个小孩用沙土堆成了一座城。这个小孩就是项橐。

车被城挡住了,走不了了。可是这个小孩仍然在玩着,兴致勃勃,就象没有看见一样。

孔子下车,微笑着说“你怎么不知道车来了要让路呢”项橐这才抬起头来拿起大人的口气说:“从古至今,只听说车要绕城而过,那有城要避开车的道理?”孔子听了非常诧异,小孩如此能言善辩,而且象成年人一样镇定自若。

孔子对这个孩子产生了兴趣,决定要考考他,就问道:“你知道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中没有鱼?什么门关不上?什么牛没法生牛犊?什么马不能生马驹?什么刀上没有环?什么活没有烟?什么样的男人没有妻子?什么样的女人没有丈夫?什么时候白天短?什么时候白天长?什么树不长杈?什么样的城没有使者?……”孔子一口起提了40多个问题。

项橐认真听完,不慌不忙地回答:“土山,井水,空门,泥牛,木马,砍刀,仙人,仙女,冬天,夏天,枯树,空城,小孩……”

这些问题涉及天文地理,自然现象,家庭伦理道德等方面内容,内容广泛,项橐都能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孔子佩服,连说六个“善哉”

项橐并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人们所尊敬的孔子,就反问了几个问题,结果孔子一个也答不上来。连叹到:“后生可畏也”。

孔子的家庭和人生经历

孔子出生在一个没落家庭,孤儿寡母,生活贫困,实际上已下降为平民。孔子并不隐讳自己青少年时社会地位低下,他自述说: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子罕》第六章)(我少年时低贱,所以会从事许多粗鄙的工作。)子云:吾不试,故艺。(《子罕》第七章。试,被任用。)(孔子说:我没有被任用当官,所以干一些技艺。)据各种孔子传记,孔子少年时给鲁国大夫季氏家放过牛,后来赶过车,还到乐队临时打工当吹鼓手。

从事这些“鄙事”,当然是为了生存。古人早婚,他大约十八岁结婚,他要养母养家。二十岁以前,母亲病逝,同父异母的哥哥是跛足的残疾人,妻女也要他来照顾。

由于文化基础好,他先后做过仓库管理员、畜牧管理员等“委吏”(小职员),都是卑微的差事。由于他为人诚信、工作负责,三十岁前后又做季氏家管记事的家臣,再被推荐到邻国齐国,作田昭子的家臣,做类似现在的私人文书或秘书工作。

直到大约四十岁他走上私人办学之路,他一直在社会下层,从低贱、卑微的工作干起,养家糊口。

孔子说的人生三大乐事是什么

1、人生的快乐在于在学习中提升自己。孔子认为人生的第一大快乐就是学习。人生而无知,就像一张白纸,最后被画成什么样子,有赖于文化的作用,化的过程其实就是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过程。

2、人生的快乐就像蜘蛛结网,享受交友的快乐。人生的第二种是交友之乐,人是社会动物,人类世界不是孤岛而是蛛网,人是需要沟通和联结的。

3、人生的第三种快乐是自我灵魂的快乐。别人不理解我不要紧,我还是我自己,君子就应该有一种不怨天不尤人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