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教育资讯  /  亲子  /  越来越讨厌自己的孩子怎么办

越来越讨厌自己的孩子怎么办

时间:2024-05-24 09:44类型:亲子阅读数:364

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发现自己的过程,当孩越来越不好管教,父母就会陷入巨大的崩溃之中,如果是这样,情况只会越来越糟。

越来越讨厌自己的孩子怎么办

其实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要学会多一点点耐心地去对待他们,不要总是负面情绪满满的去打骂责备孩子,孩子还小他的内心深处其实是很害怕父母的打骂。建议平时多买点育儿方面的书籍看一看,加强亲子互动。

家人和孩子要多交流,多和他说话,用尽量平和的语气来和他交流。尤其是孩子现在已经变得不爱说话,比较自闭,家长不要从心理上对他有讨厌的感觉,如果他动不动就哭,动不动就闹,要让他先冷静下来,然后帮助他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循序善诱,当孩子有进步的时候,就要多夸奖他,多表扬他,尽量不要去批评他,不要去否定他。

其次,想劝家长平和心态,适当地缓解自己焦虑的情绪,教育孩子欲速则不达,需要家长的耐心和精心,而且必须是接纳孩子的无条件爱孩子的。孩子是你的亲生骨肉,动不动就放弃可不行。真的放弃了等将来孩子长大成人后,看到人家玉树临风的样子你会后悔的。

家长为什么会越来越不喜欢自己的孩子

孩子的逆反心理让家长感到厌烦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会经历好几个逆反期,而这每一次的逆反期,都是孩子人格以及三观的不断完善。所以他们也会在这个过程当中,与家长出现各种各样的碰撞,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诉求。

所以很多家长会觉得,自家孩子之前明明非常听话的,但怎么突然就变得不再听话,总是和自己处处顶撞。那么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家长就会逐渐对孩子产生厌恶感,甚至在孩子每次顶撞后,都会加深这种厌恶感。

所以家长也会对孩子释放出这种“厌恶”的信号,这种信号在被孩子接收后,很有可能会让孩子产生误会,甚至会让他们觉得家长不再爱自己了。

但这并非是真的“讨厌”,很有可能是因为家长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所以内心产生了这种不悦感。所以当孩子挑战自己的权威时,这种不悦感就会不断出现,从而会觉得自己的孩子越来越讨厌。

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区别产生落差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应该都有听过家长夸赞别家小孩。我在小的时候,就经常听父母夸赞邻居家的小孩,认为我处处都不如邻居小孩,所以总是让我多学学邻家小孩。

其实这种孩子与孩子之间的落差,也会让家长心中出现“破窗”,导致自己看自家孩子各种不爽,甚至会出现非常讨厌的情绪。

所以在这种“破窗”之下,孩子不管做错什么事情,家长都会不自觉地进行对比打分。时间久了后,就真的变成了别人家的小孩比自家的小孩好,而这扇破窗也会越来越大。

孩子的成长打破家长的内心底线

每个家长对于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底线。所以当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打破这条底线,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值,也会随着这条底线不断降低,那么心中的“破窗”也会逐渐变大。

这其实并不能完全怪孩子,因为很多家长并不会与孩子制定规则,所以孩子只能通过自己的方式试探底线和规则,直到踩到家长最终的红线。

这其实在日常生活当中非常常见,我们常常会在超市看到有些小孩,为了让家长买某个东西死缠烂打。那么有的家长就会和孩子妥协,有的家长即使和孩子耗着,也不会妥协,这就是底线和规则导致的。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家长如果能在一开始就与孩子设定相应的规则,那么孩子就不会故意去为了试探底线而打破规则,所以也就不存在“破窗效应”的问题了,因此家长也要反思一下自己。

家长对于孩子的期盼过高

作为家长,自然是希望孩子可以成龙成凤的,甚至有的家长就等着孩子有了出息,可以跟着享享福。

所以家长不妨反思一下自己,看看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否存在对于孩子期盼过高的情况?因为在很多时候,绝大多数孩子都只是个普通孩子,所以家长的这种期盼越高,可能只会让心里的这扇“破窗”变得越来越大。

作为父母,该如何化解自己的负面情绪

首先,要学会与孩子分离,承认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我们很多家长为什么处理不好亲子关系,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总觉得孩子是我们的一部分,无论任何时候,他都该属于自己。但事实上,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一生,他能属于的只有他自己。所以不管是心理上,还是在一些行为上,都应该跟孩子树立边界感,让孩子成为孩子,让父母成为父母。

其次,学会信任孩子,鼓励比打击更有效果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父母常常自诩自己在社会中打拼的时间长,走过的路比孩子吃的盐都多,也常常以此作为依据,让孩子听命于自己。

但该说不说,这一套养育观念,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似乎有点过时了,孩子从小读的书,看过的东西,可能比我们成年人还要多,所以如果我们一味的用过去的观念,养育现在的孩子,难免亲子之间就会针锋相对。

孩子觉得你不够信任他,没有给他成长的空间,你觉得孩子不听话、不懂事、不孝顺,总之,越到最后,矛盾疙瘩就会越大。与其如此,不如对孩子多一份信任,多一份鼓励,让他们可以自由选择,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最后,要学会“内观”,审视自己,才能包容孩子。

我们很多家长都会陷入一个误区,什么误区呢?就是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优秀,就会觉得自己的孩子过于普通平凡,从而就会打击自己家的孩子。

实际上,这种对比,不够公平公正,甚至有些不合理。真正的比较,是拿小时候的自己,跟自己的孩子去比较,很有可能,心理上会释然很多。

所以说,要想心理上对孩子不那么高的期待,父母要先定义自己,知道自己曾经是什么样子,或许才能看得到自己孩子身上的优点,才能欣然接纳和欣赏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