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教育资讯  /  亲子  /  小孩有小偷行为怎么教育

小孩有小偷行为怎么教育

时间:2023-06-25 10:38类型:亲子阅读数:1121

现在的孩子不好管教,家长要要控制好情绪和调节好心态。用事例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育,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偷,而且懂得“偷”是一种不良的行为。

小孩有小偷行为怎么教育

1、让孩子的贪心适可而止

你要是说别让孩子学着有贪心这是不可能的,没有一个孩子没有贪心,贪念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就像是天生带来的一样。但你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明白,贪心一定要适可而止,不属于自己的,可是羡慕但是不能贪婪的想要占有,如果想要,自己通过努力获得。这种性格养成之后,孩子不但会改变偷东西的习惯,还会养成自立自强的好性格。

2、给孩子一个榜样

这么说吧,如果父母性格喜欢贪小便宜,那么这个孩子一定会有这种行为习惯,如果父母喜欢顺手牵羊,买菜时拿头蒜啊,买水果时多拿一个装进自己口袋里啊之类,这样的行为会直接让孩子有样学样,那么孩子偷东西也就没什么稀奇的了。所以说还是那句话,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把自己做好了,堂堂正正做人,孩子自然也是一身正气。

3、耐心跟孩子谈心找到根源

有的孩子是家长从不愿满足孩子的愿望,总按自己认为好的东西买给他,所以他就偷。有的孩子是通过偷,释放压力或寻求刺激。还有的是在他第一次偷的时候家长处理方式不当,激起孩子叛逆心,故意挑战家长底线。另外,在处理大孩子偷窃问题时,一定要保护他的自尊心,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纠正孩子的“偷窃”行为

1、培养孩子的“所有权”意识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对家中的物品进行物权的确认,让孩子先分清哪个物品是属于TA,哪个物品是属于其他人的。比如,父母可以让孩子在自己的物品上标上姓名或做个记号,还可以和孩子协商,一起制定相应的规则:如未经本人许可,任何人不能使用或拿走他人的物品等帮助孩子建立起“所有权”意识。

然后,父母要亲自示范给孩子看,比如在洗衣服、收拾玩具前要征求孩子的同意,让孩子知道TA是该物品的“所有权人”。家长的以身作则会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消退不良行为。

2、拒绝打骂,耐心引导

孩子如果是因为“那个东西好玩而我没有”而去“偷拿”东西的时候,父母应该教导孩子,如果想玩好玩的东西,可以告诉爸爸妈妈,或者向小朋友借,引导孩子用合理的方式去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

总之,遇到这类情况,父母千万不要动粗,应在弄清楚原因的基础上教孩子获得物品的正确方法,之后再给孩子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这样孩子才能够更容易接受。

3、动之以情,引发孩子的同情心

在孩子晓之以理后,再动之以情是可以诱发孩子的内疚情绪,让孩子“良心发现”,从而主动改错,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感受假如自己的东西被其他人拿走了内心是什么样的感受。

另外,孩子“偷”的行为有时只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关爱。所以,这个时候父母应该投注更多的感情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感觉到他是受重视的,让孩子体会到更多的情感关怀。

孩子偷窃行为的成因

1、家庭因素

父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父母亲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家庭条件、学识、观念等各方面的不同,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也不一样。

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子女,督导乏力;有些则是粗暴教育,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有些家长对子女只养不教或重养轻教;有些家长不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心理成长,仅仅关心学习成绩在班里、学校里是否居前。特别指出,如果是单亲家庭,或者是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出现偷窃行为的比例明显高于父母在家带着孩子的。

2、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也可能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例如,学校道德教育偏重教条的灌输,忽视行为的实践;课程设计不当,学生在学业上缺乏成就感,以致课业适应困难;学校忽略法律常识教育;学校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器材,或没有足以吸引学生的活动,使学生精力无法宣泄。

还有少数教师认为偷窃行为的教育是学生家长的事情,做老师的莫需管闲事,只要学生不发生安全方面的问题就行了。更有以分数定成败的升学率教学,“重智育轻德育”教学模式难以全面引导学生的行为。

3、社会因素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学生接触社会的面越来越大,各种知识、文化激荡、充斥校园,学校难以脱离社会而成为一个真空场。现实生活中,社会上的道德失范随处可见,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在校的学生。

如互联网、通讯等信息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为人类进步带来契机的同时,也经常有一些负面的、消极的事物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有少数同学非常乐于模仿从这些渠道学到的各种奇异行为,当然也包括偷窃的行为。